熱門搜索:
## 植物雕塑:城市里的童話世界
城市綠化帶里突然冒出一只三米高的松鼠,走近才發(fā)現(xiàn)是紫葉小檗修剪成的雕塑。
這種用植物打造的立體造型正在全國各地的公園廣場流行,從簡單的幾何體到復雜的動物形象,園林師們用植物作畫,讓鋼筋水泥的叢林里長出了會呼吸的藝術品。
制作植物雕塑首先需要鋼骨架定形,像搭積木一樣構建出基礎輪廓。
骨架內(nèi)部填充營養(yǎng)土,外層覆蓋金屬網(wǎng)固定植物。
常用的綠雕植物包括抗修剪的黃金榕、耐旱的景天科多肉,以及四季常青的六月雪。
在廈門植物園,一組長頸鹿家族雕塑用了五種不同葉色的植物,鹿斑點是深綠色的福建茶,軀干則是淺綠的鴨腳木。
維護這些活體雕塑比普通綠化復雜得多。
青島海濱的巨型海豚雕塑每周需要"理發(fā)",園藝師要站在升降車上修剪保持流線造型。
夏季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,冬季還得給怕冷植物穿"棉衣"--用無紡布包裹防凍。
南京某商場門口的卡通熊雕塑,因為游客頻繁觸摸導致植物壞死,最后不得不更換成仿真綠植。
與傳統(tǒng)石雕銅像相比,植物雕塑會隨著季節(jié)變色。
北京**公園的十二生肖綠雕,春天冒新芽時呈現(xiàn)嫩綠色,秋季部分植物轉紅,就像被施了漸變的魔法。
不過這類藝術品的壽命通常只有5-8年,當植物根系老化或造型走樣時,就需要重新制作。
這種短暫的美麗反而讓人更珍惜每一次相遇,就像會消失的童話,提醒著人們駐足欣賞當下的美好。